2011年2月1日

產後缺乳中醫效佳

日前毒奶事件,造成社會人心惶惶,也因此許多媽媽生育完後都想親自哺乳。母乳除了安全外,也是最適合嬰兒消化吸收的天然食品,更可以增加幼兒的抵抗力。但是有很多媽媽都有奶量不足的困擾,而傳統中醫在這方面有蠻不錯的效果,提供給各位參考。
一般而言,產後缺乳發生在產後的第2~3天內,或是兩週左右,而乳量是否足夠,應該要以是否足夠餵養嬰兒為標準。中醫認為乳汁母體氣血化生而成,與中醫肝經、胃經衝脈、任脈、帶脈有關,而產後缺乳的主要病機有二,一是乳汁化源不足,一是乳汁排出困難,可以考慮以下幾個證型。


  • 第一型:母體產程失血過多,或是平時食慾不好,造成氣血虛弱,因此無法化生乳汁,中醫可以考慮使用黨參、黃耆、當歸…等藥材,燉煮豬蹄。
  • 第二型:產婦乳汁量少,乳房無漲感,產婦頭暈腰酸,身體煩躁發熱,便秘眠差,可以考慮用熟地、當歸、鱉甲、丹皮、通草…等藥物治療。
  • 第三型:產婦乳汁量少清稀,腰酸、頻尿,怕冷,身浮腫。可以考慮使用人參、鹿角膠、山藥、熟地、肉桂…等藥物處理。
  • 第四型:產婦兩乳漲痛,乳汁色黃、黏稠,常有曖氣感,胸協作痛,甚至可以摸到局部硬塊,這是乳腺阻塞的症狀,可以使用柴胡、青皮、天花粉、漏蘆…等藥物處理。
另外除了藥物治療外,保持充足睡眠以及愉悅的精神,並且定時哺乳或是排空乳汁也是很重要的方式。因為每位媽媽發生產後缺乳的情況不同,要依據不同的體質及證型來處理,也因此如果發生了奶水不夠的情況,一定要諮詢中醫師才能夠服用中藥治療。
【撰寫/臻品中醫診所/吳啟銘醫師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