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8月4日

莫名腹瀉?當心是溼氣作祟!

📞CC小姐臨時打電話來求救!吳醫師,我全家周末露營遇到下雨,然後隔天開始全家上吐下瀉,到現在已經三四天了,吃點東西還是腸胃不舒服,待會來門診找你報到。


#吳啓銘中醫博士
#臻品中醫
諮詢專線:04-24756986
門診時阿銘醫師診察發現,C小姐的症狀除了有腹瀉外,體溫略高37.6度,胃脘部及肚臍附近有壓痛,扣診鼓音明顯,脈象浮滑軟無力,舌苔厚白,另外還有口乾、疲倦、頭重、肩頸脹脹的感覺。這些症狀在現代醫學屬於腸胃炎,可能是食物中毒或是病毒感染引起,但是在傳統中醫學會歸類在濕邪、暑邪的範疇。💦

💧什麼是溼氣?

溼氣是中醫學的概念,它代表著潮濕、滯膩的狀態,是一種病邪,中醫稱為濕邪,最容易在盛夏的時候產生,而且夏天暑氣容易挾帶溼氣影響人體,當大氣中的濕氣積聚在身體內,就會阻礙氣血運行,導致身體水分代謝失去平衡,進而出現一系列的不適症狀,包括食慾不振、腹脹便溏、疲勞無力、肢體沉重、皮膚黏膩潮濕等症狀。所以如果有感受到身體的沉重、懶洋洋的感覺,這正是溼氣作祟的結果。😓

💦溼氣對身體的影響:

腸胃不適:溼氣容易滯留在腸胃,導致腹瀉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,特別對腸胃較弱的人更易造成困擾。💩

關節痛:溼氣容易侵擊關節,導致關節不舒服、酸痛,甚至加重關節炎症狀。

疲勞無力:溼氣滯留在體內會耗損體力,使人感到疲倦、乏力。😴

呼吸困難:潮濕的天氣容易加重呼吸道疾病,對哮喘、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影響更大。

皮膚問題:溼氣容易引起皮膚濕疹、瘙癢等問題。

🌞如何預防溼氣影響?

避免潮濕環境:避免淋雨,避免長時間潮濕環境。

慎選飲食:少吃油膩、重口味的食物,多攝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避免食物過鹹過甜。🧂🍬

適度運動:運動可以促進氣血運行,幫助排出體內積聚的濕氣,例如散步、瑜伽、太極等運動。🏃‍♂️🧘‍♀️

穿衣適宜:選擇透氣性好的衣物,避免穿濕衣物。

為了應對溼氣的困擾,飲食方面可以吃點生薑、薏苡仁、茯苓、白朮等具有祛濕作用的食物🍛🍉,並且避免食用生冷🥤、油膩🍟、濕熱食物,例如冷飲、冰淇淋🍦、油炸等,這些食物容易造成腸胃負擔並且助長溼氣。

如果對於「溼氣、袪濕」任何疑問,歡迎大家到臻品中醫尋找吳啟銘中醫博士諮詢。!🌱💪

#中醫兒科

#三寶爸中醫師

#腸胃炎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