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暑濕當令,濕氣上身?》

在台灣,所謂的「西南風」是從南方海域與孟加拉灣一帶吹來的暖濕氣流,約在每年5月底到8月間,隨著太平洋高壓勢力逐漸增強而出現。
中央氣象署指出,西南風是夏季台灣主要的風場之一。當西南風偏強、水氣充沛時,台灣西半部常出現午後雷陣雨、濕熱感加劇、牆壁冒汗、衣物難乾等現象。
中醫認為,這種「高溫+高濕」的組合正是暑與濕兩邪交織,容易導致暑濕證。

在中醫理論裡,「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」稱為「六氣」,是自然界的六種氣候變化。但若過於偏盛、侵襲人體,就會變成致病的「六淫邪氣」。其中「暑濕」是夏季最典型的病因之一。
「暑」是六氣之一,性屬陽熱,會使人體耗氣傷津、煩渴心悶;
「濕」為陰邪,性重黏滯,最易困脾,造成氣機鬱滯、水濕內停。
一者困脾閉氣,一者耗氣傷津。暑濕交加,既使人黏滯困重,又使人汗出不止、精神疲乏,是「傷表又傷裡」的典型外感狀態。

你可能會出現這些狀況:







— 飲食調理:薏仁、茯苓、赤小豆、冬瓜幫助祛濕;淡竹葉、荷葉、薄荷可清暑解熱(可與綠茶或普洱茶搭配) 避免冰品、乳品、油炸等「助濕傷脾」食物
— 活動出汗、幫助排濕排暑:清晨或傍晚快走、拉筋、曬太陽,助陽氣升發、氣機暢通
— 環境除濕:開除濕機或空調除濕功能,保持通風乾燥,讓身體也跟著「清爽」
— 辨證用藥更有效:體質虛寒、孕婦不宜自行服用綠豆湯、椰子水;濕重體質者應請中醫師辨證調理,視症開方,效果更穩定

如果你最近也覺得整天胸口煩悶、提不起勁,不妨來讓阿銘醫師看看,從體質出發幫你調回平衡,把暑濕請出門,讓身體清清爽爽過夏天吧!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