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4日

減重目標訂定

 

最近,阿銘醫師又跟程式奮戰了一段時間,終於——在 APP 裡加入了體重趨勢和體脂肪、內臟脂肪評估的新功能啦!🎉
為什麼要特別花時間做這個?🙋‍♂️
就是因為前幾天有位使用我 APP 的朋友來門診時跟我說:「阿銘醫師,我最近雖然體重數字卡住了,但感覺人變結實、褲子變鬆了,是我想太多嗎?」👖🤔
其實,這一點都不是錯覺!
很多人在減重過程中會陷入「體重沒動=沒進展」的迷思,但…

👉減重的真正目標,不是減體重,而是減脂肪!

🧭 為什麼不能只看體重和 BMI?
體重只是個總和數字,沒辦法反映出身體的組成。
肌肉、脂肪、水分、骨骼都算在裡面,所以即使體重沒動,只要脂肪減少、肌肉增加,身體還是有很明顯的進步。
📌 比如一位有在重訓的朋友,肌肉多但體重重;反而也有「瘦胖型」的人,看起來不胖但內臟脂肪過高,健康風險其實更大!
所以,不要只追求數字下降,而是要關注減的是水分?脂肪?還是寶貴的肌肉?
📊

體脂肪 vs 內臟脂肪:差在哪?

✔️ 體脂肪率:脂肪佔體重的比例,女生建議 20 ~ 30%,男生約 15 ~ 25%。
✔️ 內臟脂肪:藏在肝臟、腸道周圍的脂肪,看不到摸不到,卻最傷健康。
📌 內臟脂肪過多容易導致:脂肪肝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……尤其是外表不胖的瘦胖型,更容易忽略這個警訊!
目前像 OMRON 的設備會提供內臟脂肪指數,只要超過 10,就要開始注意囉⚠️
🧪

要怎麼測量脂肪?

最準確的方法是 DXA(雙能量 X 光吸收儀),但這台儀器又貴又不方便。
所以在門診裡,我們使用的是 BIA(生物電阻抗分析法),也是目前市面上常見體脂機的原理:
✅ 快速又不需侵入
✅ 適合日常追蹤變化
✅ 誤差可接受,適合日常自我監控
雖然不像 DXA 那麼精密,但對大多數人來說,已經非常實用了!
📲

為什麼我要把這些功能加進 APP?

因為太多人跟我說:「醫師,我體重沒變,是不是減重沒效?」
但當我們看體脂肪、內臟脂肪的變化時,才發現——脂肪已經默默地在下降了啊!🎯
這也是我這次特別花時間,把體重趨勢、體脂肪、內臟脂肪追蹤功能做進去的初衷。
✅ 你可以知道自己真正的脂肪有沒有下降,而不是白忙一場
✅ 你可以更精準地調整飲食與運動策略,讓減重不再盲目
減重不是追求數字漂亮,而是讓身體變得更健康有力💪
從今天起,開始關注體脂肪與內臟脂肪的數據吧,一起用更科學、更有效的方法邁向理想體態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